通往覺悟的天書 ──記著名書法家詹秀蓉及其書法藝術
文�楊香儂
大凡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大都經歷人生的磨難、心靈的悲苦而至藝術升華的境界,一般而言,對藝術發生興趣的初衷皆有痕跡可尋,雖然也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形發生,但是其藝術的自覺卻是因人而異的,在這方面,享譽中外的著名女書法家詹秀蓉是最為特殊的一位。
詹秀蓉出生於台灣新竹的一個傳統客家山莊,從小雖然也喜愛書法,但從未想到要做一位書法家,她是因為在成家立業之後,心愛的丈夫不幸罹患癌症,於是聽從親友的勸告,為減輕丈夫的病痛拼命抄寫佛經進而成為一位著名書法家的。在她面臨人生的重大變故之時,她通過抄寫佛經從書法中領會到佛陀的聖諦︰苦的本質、苦的起源、苦的止滅以及滅苦的正八道,通過般若的智慧而抵達波羅蜜的彼岸。歷時十多年,丈夫雖然已撒手塵寰,但是詹秀蓉卻從佛經書法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虔誠信奉佛祖的詹秀蓉,日夜勤念經文,書寫佛經。她每天練書法十幾個小時,有時每個字寫幾十遍,直到滿意為止,她突破傳統書法材料的極限,將字寫在雞蛋、貝殼、牙簽、陶瓷、竹片上,經年累月抄寫佛經,除了為丈夫延長了六年生命之外,也為她帶來了安詳的心境。
詹秀蓉曾以四十公尺長約七萬字的隸書《妙法蓮華經》長卷以及在牙簽上楷書《千字文》的絕技而震驚海內外書法界。詹秀蓉現居台灣,她有數十年的書法功力,擅長各種字體,尤其以楷書、隸書而名揚國際。近十多年來,她經常在大陸、台灣舉行書法巡展,並出國展出百余次,深獲國內外藝術界好評,其書法作品曾在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加拿大、美國等地引起轟動,獲獎無數,被譽為“曠世奇才”的女書法家。
詹秀蓉練就了獨樹一幟的楷書、隸書,她曾和丈夫江慶順共著有《唐詩三百首》書法專集,她同時還善於表現不同的書法藝術形式,如鏤空細字書法、牙簽書法,巨幅手卷經文以及細字書法勾勒觀音像等,其精湛的運筆功力,堅毅的心念和心力,無不令人欽佩。
詹秀蓉曾以青花或釉裡紅顏料在瓷器上書寫《金剛經》、《道德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等經文。她亦在瓷器上書寫《詹姓祖宗來台史》,詹姓目前在台灣為第三十七大姓,其先祖詹瓊瑤自清康熙末年(1702-1722)由廣東饒平入墾今彰化永靖,目前台灣詹姓人口達近百萬人,分別分布在彰化、台北縣、台北市、苗栗、台中等地。詹秀蓉不僅是詹姓史上第一位著名書法家,而且也是整個中國書法史上罕見的女書法家。
詹秀蓉曾受到台灣書法界名家曾璽、劉炳南、王軼猛、張炳煌、彭鴻等指點。其書法作品以隸楷見著,她一直保持追求手寫趣味的特點,其隸書行筆沉著自然,線條圓滿厚重,格局磅礡,清新雋永,由於她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隸書寫成,深受漢隸的影響,為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隸書在中國書法中的演進過程。
相傳隸書的創始人是程邈,他曾因為得罪了秦始皇,被幽禁在雲陽獄中,改訂書體,寫奏秦始皇,得其肯定,並出任御史。秦統一中國以後,由李斯為首統一文字,程邈是總結整理隸書的代表人物,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現的秦代竹簡上,所顯示的秦代書體基本是隸書,秦代隸書的通行,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關鍵階段,人們從此開始線的粗細、起伏與變化,並使用運腕提按的手法寫出波勢。
西漢初期的書法,從近代出土的許多簡牘、帛書來看,書體比較混雜,篆、隸、真、行、草的成份均可找到,但主體還是隸書。在《后漢書》中有記載,當時擅寫隸書,是入仕的捷徑,可見隸書在當時已相當流行,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重視隸書書法。至東漢時期隸書已趨於工整精巧,筆劃間有波磔,結構扁平,成為漢隸的楷模,由此可見,隸書真正完成和確立為標準字體,當是在漢代。
隸書在書法方面的創新,其字體的結構,從漢代直至現代,它已成為我國漢字的“定型式”,兩千年來,隸書為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隸書的用筆,結體和風貌變化多姿,從而為我國書法藝術打開了新的局面,從古體變成今體,隸書是漢字定型的轉折點,它是我國文字形體和書法演變的重要標志,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詹秀蓉的隸書,因為深受漢隸的影響,橫畫多數比較平直,雁尾的筆勢出鋒往右上方挑,基本遵守後世“一字無雙尾”的戒律,在風格上她屬於方整寬厚,茂密雄強的一派,且氣派寬闊,厚重古朴。其筆道方圓兼顧,工整縝密、法度森嚴,她的大部分作品是以隸書寫成,應是當代最重要的隸書書法家之一。
詹秀蓉的隸書作品,大都以佛教經典為題材,其代表作包括長達七萬字、四十公尺的《妙法蓮華經》,這是她歷時一年,“廢寢忘食”“沒有晨昏”的心血之作,這幅巨作,甫一問世,即轟動書壇,她創造了當代佛經書法的一項世界紀錄。
在其裝載《心經》及五部佛經(心經、大悲咒、普門品、藥師經、白衣神咒)的大型觀音像上,完美從容、面像純淨的觀音由娟秀的隸書組合而成,而周圍的五部佛經構成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這種以經文本身字體組成觀世音的書法作品,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堪稱傑作。
觀世音,又稱“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簡稱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之名,能顯33化身,救12種大難,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傳說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早在隨唐時代,觀世音菩薩已獲民間的普遍信仰,其道場為普陀山。有關觀世音的經藉包括晉代的《正法華經•觀世音普門品》。南北朝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唐代的《觀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以及清代的《觀音慈材集》等。
中國歷代描繪觀世音的畫作,不勝枚舉,但是以書法形式展現其形象的巨作,卻聞所未聞,此系列巨作是詹秀蓉的匠心獨運之作。
作為一位女書法家,詹秀蓉的佛經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將占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在中國書法史上,女書法家本來就極為罕見,而以寫經成名的女書法家,+則更是千古奇觀。
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佛教興盛,佛寺林立,大量經書被翻譯抄寫,當時,許多經生故吏大多以寫經來謀生,對書法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其間產生了一批極為珍貴的墨跡珍品,如本世紀初從樓蘭出土的魏晉時期的竹木簡牘和文書以及敦煌出土的魏晉寫經,其書體有楷書、行書、和草書,其中尤以楷書最有代表性,如北魏《華嚴經卷》、西魏大統十四年寫《大般涅盤經》、後周建德二年的《大般涅盤經》等,已具備隋唐楷書工整秀麗的書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晉代書聖王羲之所書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此作品後由唐代邵建的刻本《金剛經》中所收錄,實為行書中罕見的珍品。
這期間的寫經書體,絕大多數字橫畫起筆輕,且右按收筆和捺筆重,凡字中的直筆和撇筆起重而方勁,風格高古朴茂,筆法簡單清楚。
隋唐是中國書法的輝煌時代,名家輩出,其中有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薛稷所書《涅盤經》、《信行禪師碑》等,行筆纖細、渾融靜逸,以瘦勁著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書有《楞嚴經》,賀知章有草書《孝經》,《孝經》書於白麻紙上,寫於公元960年,現為日本皇室收藏。在中國書法史上,以寫經而成名的女書法家筆者尚未發現,但是有兩位高僧,卻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一位是唐太宗時期居於長安弘福寺的高僧釋懷仁,他本來不是以書法家著名,可是他作了一件事使他的名字在書法史上流傳下來。當時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把佛經翻譯成漢文,唐太宗曾為他作一篇三藏聖教序,想得到王義之的字刻在碑上以垂永久,於是命令釋懷仁用王義之行書集成,名為《懷仁集王聖教序》,釋懷仁經過二十多年努力,逐字摹寫拼合,居然一氣呵成,同一碑上還刻有《述三藏經》和《心經》,從此釋懷仁之名與此碑與世常存,此碑書法高雅整練,位置天然,章法秩理,為行書最好的范本。另一高僧高閑嘗用楮紙草書《千字文》,此《千字文》用硬筆書寫,筆勢濃重,揮洒自如,氣象生動,現刻於湖州。
中國歷代佛教經書之流傳,主要靠寺院僧侶孤燈抄寫,此亦為僧侶修行的方式之一,這些枯燥的勞作大都是自發的經年累月的延續,而書法家的名字大都沒有留存下來。
宋代高宗趙構,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存世書跡有《道德經》、《千字經》、《心經》等。
由於佛教在中國民間具有極其深厚的影響,以佛經為內容的書法作品不僅在藝術上有其特有的欣賞價值,而且有勸喻向善、趨吉避凶、消災減厄、鎮宅旺財的作用,詹秀蓉是第一位有系統地將佛教主要經典以其高超的書法形式加以表現的女書法家,她筆下的書法作品已經超出了書法價值本身,其流貫於字裡行間的宗教情懷帶給每一位欣賞者心靈以慰藉和無比的感動。有人說詹秀蓉的書法中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尤其是在當今這樣科技畸型發展,道德沉淪,人心飄忽不定的時代,她的作品可以引人進入另一空間,沉澱心靈的悲苦,帶給人以樂觀超脫的力量。
詹秀蓉曾以楷書在陶瓷上書寫《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又稱《大品般若經》、《大品經》,系由西晉高僧無羅叉最早翻譯,後由唐玄奘譯《大般若經》第二回,經文分為五周,九十品,包括論菩薩智慧、三解脫門、信解般若、實相般若、方便般若等。
“般若波羅蜜”意為通過智慧到達彼岸。該經認為世俗認識及其面對的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合”,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認識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達到覺悟解脫。
詹秀蓉所手書的《道德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即《老子》或稱《老子五千文》《道德真經》,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是道家關於宇宙觀、人生觀和修養原則的哲理著作。它認為“道”乃萬物的源泉和法則,世上萬物萬事都源於道而順於道。
這些書法作品均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典籍,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由於詹秀蓉是以數十年的苦功練就的一筆好書法加以表現,因此廣受世人稱贊,加上詹秀蓉的傳奇經歷和在書法界的名氣,使她與台灣政經界名人廣結善緣,李登輝、連戰、宋楚瑜,吳伯雄皆珍藏有她的作品,不久前,她在台北舉辦書法個展,陳水扁還為展覽題詞祝賀。
除了佛經書法作品之外,詹秀蓉還以治家處世格言以及一切名言佳句作為其書法內容,其題材並無定式,她所寫的福字篆書,筆法生動,毫駿墨勁,圓活姿媚,別具一格,深得藏家喜愛。中國書法隸書,起筆收筆講究提按以及轉折的停頓,並且靠運腕的起伏達到圓滿的境界,尤其是抄寫佛經,需要全神貫注和很大的體力,因此,綜觀詹秀蓉洋洋大觀的書法作品,即可發現,她是以堅韌的毅力和超乎尋常的恆心而得以完成的,這一切皆因她對佛祖有著強烈的信仰,由於佛教對現世人類的困境提供了一些積極的解決方法,因此,她也想以書法的藝術形式增進人類對佛法的認識。
目前,詹秀蓉在台北板橋成立的慈航藝術中心,就是為了在推廣中華書道藝術的同時,讓更多的人通過佛經書法掌握生命慈悲的本意,從而達到覺悟的境界,這也是她畢生追求的目標。
報導時間:2007年03月14日
報導來源:美國文摘